【百濟將中國儒家文化和佛教傳到日本】
據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副院長、朝鮮歷史專家李春虎介紹說,百濟與當時的日本統治者持續(xù)的親善關系,得到了日本的物資和軍事援助。這一時期,大量的日本皇族和學者來到百濟進行教育和文化交流,包括在奈良,由百濟移民設計和建造了寶塔和木結構寺廟法隆寺,堪稱奇觀,許多百濟王族和貴族成員與日本皇族通婚也是被廣泛承認的。
據史籍記載,“漢字漢學之正式傳入日本者,當為應神天皇之世”。公元三世紀末葉,即二四八年,中國人王仁從百濟渡日,獻論語十卷及千字文一卷,是為漢字漢學傳入日本的開始。
百濟將中國文化融入到自身的文化藝術中。佛教和道教在百濟的文化中都有較強影響。與高句麗和新羅不同,百濟的佛像總是帶著微笑,散發(fā)著溫暖氣氛。從扶余郡百濟王陵園的古代佛教寺廟出土的豪華的金銅大香爐被認為是百濟文化的精髓。
李春虎說,“百濟是傳遞中國文化的橋梁”,這是中日韓三國歷史學界幾乎不爭的事實,韓國一直以來宣傳他們對日本文化傳播的積極作用,宣傳通過百濟把中國的儒家和佛教文化傳到日本,起到橋梁和引領作用,將當時封建落后的日本引向社會進步。
“日本歷史學界對古代歷史的態(tài)度比較開放,普遍認可他們學習中國、接受從朝鮮半島傳來的先進中國文化的歷史,”李春虎說,“從當前中國和韓國調整對日關系的時機來看,將百濟拿出(一并申遺),是既體面又仗義的?!?/p>